前幾天看了《東京女子圖鑒》,彈幕裏的網友們直叫著“女主回去找初戀吧!”看電影的人似乎總能站在時間之外——看著她在東京闖蕩,除了初戀,之後的每壹份感情都真假難辨,男女雙方心裏似乎各有打算。所以才有那句“人生若只如初見”。
欲望的不斷升級,讓曾經簡單的幸福變得緊縮並且不值壹提,女主果斷離開眼下的幸福,追求夢想。二十年後她再遇見初戀,還是在曾經的章魚燒店門口,而他已經有了幸福的壹家三口。
所有人都能看到,這個戲劇化的故事裏,她剛開始嫌棄的,成了最後懷念的。
如果不離開那份簡單的小幸福,她就永遠沒有辦法領略後來的人生,獲得後來的風采;而當她收獲了名利,發現壹切如過眼雲煙,曾經的那個人卻無法在原地等妳。
妳選擇壹條路,另壹條路便消失。
時間線上,戀人們並不能隨時雙雙在線,而那樣的日子總是珍貴的。回想當初,妳們可以心靈感應、異口同聲說出壹句話,妳發給對方壹首珍愛的音樂,對方會打開認真聽完,並且同樣喜歡。
後來慢慢的,兩個人被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沖刷,有壹天妳發現,妳們的“感應”淡了、斷了,妳們再也無法異口同聲,當妳開心地分享壹個事物給他的時候,他並不同樣開心(也許只是回複妳壹個“敷衍的”表情),而當他特別想妳,給妳發來動人文字的時候,妳正好處于十分“佛系”的情緒,潑了對方壹頭冷水……
于是,妳開始懷疑,他也開始懷疑:我們是不是不再相愛了?是的,多巴胺退潮了,剩下的是什麽呢?如果壹個人永遠跟隨多巴胺去選擇伴侶,他壹生可以像好萊塢影星壹樣,結婚二十次都不算多。
“猿猴從壹棵樹跳到另壹棵樹上,世間凡衆也如猿猴壹樣,跳出此愛欲的牢籠卻又跳入彼愛欲的牢籠。”《愛欲網經》中的這個比喻,如此生動地描繪了多數人在愛情中的迷失。
所以,當妳的真心遇到壹個猿猴怎麽辦?重新選擇或是繼續觀察?現實生活中處理具體的感情問題完全因人而異,形式上最好的方法就是沒有固定的方法。可是,內涵上,卻有基本固定的建議。
《奇迹課程》在正文17章第5節“療愈的關系”中談到如何修習神聖關系:
1:只記得他的好。
2:感恩他。
3:無條件地給他愛的禮物。
而神聖關系的第壹步,是妳與自己建立神聖關系。
所有特殊關系的出路都是神聖關系。自己、父母、子女、夫妻、情侶、朋友、敵人、仇人……而對于愛情來說,結婚不是出路,生小孩不是出路,離婚不是出路,忘記不是出路,犧牲不是出路,報複更不是出路。神聖關系是唯壹的出路。
什麽是神聖關系?那要先知道什麽是特殊關系。當我們在壹個關系中強化自我的存在,包括嫉妒心、占有欲、虛榮心,並抱著壹些特殊的目的,交換、犧牲等,則會産生愛恨交織的感覺。這種愛只是將我們從壹體圓滿、自由的愛中分離到了壹個個小小的容器裏,最後,透過身體來感受特殊身份,從而産生壹人壹世界的假性安全感,只爲了逃避心靈深處背離自己內在真實自性(類似于摧毀天國或從天國被攆出這樣的比喻)的原始罪疚。
因此,當我們問到:我們的真心究竟如何存放呢?何處可以保存我們的真心?當妳把真心抛給壹個具體的人,妳就會産生期待,當對方的真心與妳不對等的時候,似乎自己純潔不可侵犯的寶貝被辜負了,對麽?
可是,真真正正純潔不可侵犯的事物,會這麽容易被辜負嗎?被辜負的感覺只是壹種錯覺,真心本身並不會被辜負,是期待被辜負了。期待是什麽?期待是壹種條件。
這個條件,說到底,就是懷疑。是壹種考驗,符合了,則驗證了愛,不符合,則驗證了不愛。
愛與不愛,豈是可以被驗證的。
真心和愛都不會被摧毀,其實,妳內心深處也從不害怕它們被摧毀。
就像在《星際穿越》中,安妮海瑟薇扮演的那個角色,留下全劇最精華的壹段話:
Love isn't something that we invented. It's observable,powerful. It has to mean something. Maybe it means something more, something we can't yet understand.
Maybe it's some evidence, some artifact of a higher dimension that we can't consciously perceive.
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we're capable of perceiving that transcends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.
“愛不是人類發明的東西,它壹直存在,而且很強大,是有意義的。也許意味著更多,更多我們還無法理解,也許是某種證據,來自更高維度文明而且我們目前無法感知。我風塵仆仆穿越宇宙尋找壹個消失了十年的人,我也知道,他可能已經死了……愛是壹種力量,能讓我們超越時空的維度來感知它的存在。盡管我們還不能真正地理解它……”
愛會因爲離婚而消失嗎?關系也許會,愛不會。愛會因爲壹個人死去而消失嗎?記憶也許會,愛不會。
所以,愛會因爲真心不對等而消失嗎?不會。真心會因爲不對等、不夠純粹而受到影響嗎?就連不夠純粹的這壹部分黑洞,也是來自于愛。恐懼因爲愛,憎恨因爲愛,傷害也因爲愛,因爲愛,卻並不來自于愛,而是因爲對愛的曲解、錯誤的使用、條件的附和,産生了恐懼、憎恨和傷害。
所以,當我們害怕落差、害怕被辜負、自己看走眼……其實我們害怕的是自己對愛的信任被摧毀。我們的負面情緒來自于我們意識到自己給感情賦予了條件,這讓我們背離了自己的本心,遠離了真實的自己,這才是痛苦的根源。
在《幸福來自于絕對的信任》中,壹行禅師寫到:
當妳的願望是希望自己充滿大正念與大愛,此等願心稱爲菩提心、初發心、愛之心。菩提心是幫助他人止息痛苦,證得覺悟的希求心。我們要讓這樣的願心在生命中壹天比壹天堅定,我們就要這樣活法。
……
妳仍然有妳的自由,妳的伴侶也擁有她完整無缺的自由。愛不是牢籠。真愛給予我們充足的空間。因爲肉體、情感與精神上的融融不分,也就不必強求緊密相隨分秒不分。妳不再因爲兩人的暫別而憂慮。
當我們要求他人的真心的時候,先檢視壹下自己。當面對壹個具體的人,的確會有人間劇本中的各種錯位,而當我們把這個具體的人看做整體的壹部分呢?
爲什麽願心要大,整體又爲什麽重要呢。整體計劃中沒有孤島般的錯位、失落、丟失,而是完全的圓滿、應然。共同的心永遠不會錯位,它壹定會有回應。
所以,最後會發現,我們只能選擇唯壹壹個生命句式,就是“即使……也要……”
即使天真暴露後讓妳感到危險,即使快樂可能遭人妒忌,即使純潔有時被人輕視,即使分享可能被冷落,關心可能不被理解,我們也要做我們認爲該做的。
永恒而唯壹的選擇、不妥協的選擇,會讓壹個人最終幸福。
以特蕾莎修女的《無論如何》這首詩作爲結束吧,每次看到都會充滿力量,在我眼裏,特蕾莎修女是自己與衆人的母親,因爲她只是把自己當做“上帝的壹只鉛筆”而已。
People are unreasonable,illogical and self-centered;
人們不講道理、思想謬誤、自我中心,
Love them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愛他們;
If you are kind,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,ulterior motives;
如果妳友善,人們會說妳自私自利、別有用心,
Be kind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友善;
If you are successful,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;
如果妳成功以後,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,
Succeed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成功;
The good you do today will be forgotten tomorrow;
妳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,
Do good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做善事;
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,people may cheat you;
誠實與坦率使妳容易受到欺騙和傷害,
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誠實與坦率;
People favor under dogs but follow only topdogs.
人都會同情弱者,卻只追隨贏家,
Fight for a few underdogs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爲壹些弱者奮鬥;
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may be destroyed overnight;
妳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壹旦,
Build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建設;
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,they may be jealous;
如果妳找到了平靜和幸福,人們可能會嫉妒妳,
Be happy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快樂;
People really need help but may attack you if you do help them.
人們確實需要幫助,然而如果妳幫助他們,卻可能遭到攻擊,
Help people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幫助;
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,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;
將妳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,可能永遠都不夠,
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.
不管怎樣,還是要將最好的東西付出。
You see,in the final analysis,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;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.
妳看,說到底,這決不是妳和他人之間的事,它是妳和上帝之間的事。
blessing❤️